目前只剩下20%、合计420万枚的比特币可供开采 自从步入2月,从事比特币“搬砖”(比特币交易所间的套利)工作的林晓(化名)感觉度日如年。 经历了美国、韩国、中国、日本等主要国家监管部门对数字货币一连串的密集打压,数字货币投资者们正仓皇出逃。 2018年开年以来,比特币等数字货币遭遇断崖式下跌,在过去两周的时间内,比特币价格下跌了30%,距离去年12月的2万美元高点,已下跌逾50%。截至发稿,Bitfinex现报8500美元(约合5.35万元人民币)。 林晓在一年前通过一个电台节目了解了比特币,很快他就发现,比特币交易所有很多,而且不少都存在价格差异。如果在某个交易所便宜买入比特币,再在其他交易所高价卖出,轻松就能赚取差价套利——这种赚钱方法在行内俗称“搬砖”。由于比特币的价格波动和差异非常大,林晓和他的小伙伴们很快就累积了一大笔财富。 但是,2017年9月开始,随着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人民币交易被中国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叫停,林晓的日子变得不太好过。很快,林晓就决定到中国香港开设银行账户。 “一口气开了4至5个银行账户,方便比特币交易。”林晓对第一财经说,他的“搬砖”生涯得以继续。 尽管香港特区政府并未明令禁止炒卖虚拟货币,但比特币价格这两个月的大跌令持币观望的林晓损失惨重。无奈之下,他想到香港了解“挖矿”生活,“听说之前很赚钱”。 推高“挖矿”成本 身在香港的王华(化名)就曾是一名有些资历的“矿工”。 约两年前,他与朋友一起合伙买入了几十台“挖矿机”,正式开启了“挖矿”生活。王华称,简单点说,“挖矿”就是当交易出现时,网络上正在执行这个运算程序的电脑,就会纷纷开始进行运算,最先算出结果的电脑,会主动在网络上广播自己已经计算完成,结果经过验证无误后,就可以获得新的虚拟币和交易费作为奖励。“矿工”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虚拟币和交易费。 王华告诉第一财经,在“挖矿”第一年间,手中持有的虚拟币市值就翻了很多倍。王华透露,大部分的“矿工”都不会大量抛售手中的虚拟币,因此也只能以市值衡量财富了,“但感觉自己年收入至少8位数”。王华说。 八位数,也就是上千万。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矿工”大军,“挖矿”的成本也变得越来越高。 另一名“矿工”李奇(化名)入行有些迟了,他在半年前才开始“挖矿”生涯。李奇告诉第一财经,香港的“矿机”价格现在水涨船高,比如比特币矿机S9,成本从半年前的25000港元(约合2万元人民币)升至现在的33000港元(约合2.66万元人民币),涨幅已经达到了32%;而电费和网费等维护费用每月需要1000港元以上,基本上一台“矿机”一年的开销至少要4万多港元。 由于“挖矿”很大程度依赖几率,所以大部分的“矿工”都会加入“矿池”(mining pool),以提高挖到虚拟币的几率;同时,加入矿池也需要向“池主”缴纳相应的管理费,这也是推高“挖矿”成本的原因之一。 另一推高“矿机”成本的,是显卡供不应求。游戏媒体Polygon报告称,英伟达(Nvidia)某些型号的GeForce GTX 1070显卡价格本应在380美元左右,但是由于库存短缺,现售价已经超过700美元,涨幅超过80%。 比特币资讯新闻平台Bitcoin.hk的联合创办人胡竣扬对第一财经称,显卡价格从原来的1700港元涨到了4200港元,而且还在长期缺货状态,目前如果要买显卡,已经订不到第一季度的大厂货源,只能订第二季度的货源,还需要透过各种关系才能订到。 “现在所有的‘矿工’都缺显卡。”胡竣扬说。 在成本不断上升的过程中,“矿工”们只能另辟蹊径,很多“矿工”索性开“挖矿”公司,创造新的商业模式。胡竣扬表示,“挖矿”公司可以有很多种商业模式,可以帮投资者托管“矿机”,收取托管费,管理费的提成基本可以达到双位数。但随着香港本地的成本越来越高,很多“挖矿”公司已经把“矿场”搬到东南亚,以节约电力成本。 事实上,截至2018年1月13日,已经有1680万枚比特币被开采。根据中本聪设置的比特币原算法,比特币总量大约为2100万枚,照此计算,比特币总供应量已经用掉了80%,也就是说,目前只剩下20%、合计420万枚的比特币可供开采。 因此,虽然遭遇全球监管的重压以及大机构的不看好,在这个剩余数量有限的前提下,依然有人正在为这待采的420万枚比特币开足马力。 交易平台Coinhills数据显示,过去24小时,全球数字货币交易量总计为184.9万枚比特币,约合168.5亿美元。 由于交易量的大幅增加,目前比特币转账(即交易)的“矿工费”已上涨至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枚比特币。 比特币前景堪忧?
本文由尊龙d88.com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自 比特币前景堪忧?香港“矿工”年入千万成历史http://www.birdy-bike.cn/news/4382.html
|